发布时间:2025-10-17 11:25:22    次浏览
圣经旧约中说,上帝为阻止人类搭建通天巨塔,创造了不同语言使人无法顺利沟通。古老寓言与今日生活似乎依然相关。当来自日本的艺术家江上越说出单词“Yada”(日文:不要),其他人却各有解释:“要的”、“鸭蛋”、“Get Up”、“哎呀”...误听背后有着怎样的真相?江上越在北京开始了与之相关的探索。 ▲ 江上越在自己毕业作品前五年前,江上越离开自己出生长大的日本东京,来到中央美院学习油画。留学生活外加儿时随父母旅居欧美的经历,让她对语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十分着迷。从今年本科毕业到现在,江上越已经参加了多次群展并举办了三场个展。展览中的作品都具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交流与误听。 ▲ 江上越在2015年创作影像作品《巴别塔》。圣经中说,上帝为阻止人类联合搭建通往天堂的高塔,创造了不同语言“我名字的日文发音Egami Etsu在中国被听成了‘一袋子米’,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历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于是我开始想有没有可能在语言和交流这个主题上做东西。”江上越由此开始将声音听读和语义理解引入到了她的艺术实践中——名为“误听游戏”的项目一做就是四年。她邀请数百名参与者聆听自己不懂的语言,并凭借直觉从语音中判断语义。同时,自己则通过油画、文献、影像装置等多种不同的形式来记录、再现这个项目的进程。 ▲ 江上越2016年在德萨画廊的影像装置《这不是误听游戏》 ▲ “大海。以天地永恒的角度,再考纷争、变迁和误听。”“如果‘误听’发生在个人和个人之间,我们可能会觉得很有意思很好笑,但如果发生在民族和民族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那它就不单纯是件好笑的事情了。”“误听”带来限制,同时也激发了多种可能性。从日本到中国,江上越是怎样开始自己的艺术生涯的?她又是如何理解中国与日本,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的? ▲ 江上越YT云图对话江上越Q: 什么时候开始想要成为一名艺术家?A: 从小。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会给那种小纸条,让写下自己的梦想,我当时写得就是艺术家。我的高中不是艺术类高中。一届三百多个学生有两百个要考去早稻田,或者去东京大学,大家还是以学习文化课为主,很少有人去学艺术。考上这所高中很不容易,所以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那时候也会想之后的事情,想过要不要当医生什么的。毕竟大学是决定自己人生方向的地方,怎么办呢?日本的高中有一个好处就是它设有综合科,你可以选一个课题自己去图书馆找资料、做研究。我当时选的是汉方(中医),还有三国志。我发现中医和东方的哲学、美学都有关系,所以又开始对文化艺术方面越来越感兴趣。 最后,在家里清理东西的时候恰好找到了那张写有自己小时候梦想的纸条。当时就觉得人生只有一次嘛,选自己想做的事情吧,果然还是想做艺术家。 ▲ 江上越在乡村写生Q: 为什么决定来中国呢?日本也有很多优秀的艺术院校,而且学习油画更多人选择去欧美。A: 很多人会问:你为什么去中国学习油画?你学油画应该去法国意大利啊。我在日本长大,也曾在国外短暂生活,去看过一些美术馆,但却发现我想要的东西暂时不在这些地方,我想去了解东方人的油画是什么样子。 ▲ 《往返于声波和光波之间》,2016,综合材料在中国、日本、韩国,好多年轻人想学油画,艺术学院报考油画的人最多。明明我们也有日本画、中国画,为什么大家都想学油画呢? 油画和东方人的审美已经产生了密切的关系。所以我就在想,东方人的油画到底是什么?它的可能性到底在哪里?文艺复兴复兴得是古希腊,但却在罗马开花,那么在西方出生的油画是不是也可以在东方国家开花呢? ▲ 江上越 Egami Etsu - 相 ▲ 江上越 Egami Etsu - 相Q: 正如你的展览名称“误听x真相”,你在创作中关注这两者以及它们的关系,那么你到底是怎样理解“误听”和“真相”的呢?A: 我在不同国家生活过,所以我创作的关注点是交流的可能性。语言是交流工具但又会引发误会、带来障碍。虽然我可以讲不同语言,但我真的懂了它的意思吗?也不一定。同样国家的人,在语言理解上或许也有差异,因为语言和很多因素有关,它是具有政治性、民族性的东西。 ▲ 江上越 Egami Etsu - 语言起源考“误听游戏”可以揭示更深层的、与这个人有关的真相,或许他本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些潜在的真相。同时我把这些全部展示了出来,也是一种真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东方人的油画本身或许就是因为“误听”诞生的。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丢勒来自欧洲北部,他在了解了文艺复兴之后产生了一种自己的“误解”,其实就是自己的消化过程。那么这个“误听”,从他的角度来说也有真实的层面,而他也成为了北方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后来,日本近代油画家岸田刘生学习了丢勒。那么他又“误解”了丢勒,很有趣的是,在他的学习和误解之后,他完成了一个日本人的、东方人的油画。所以你会发现,在误解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里面。或许油画在世界各地发展与变化,正是一种“误听”的过程。 ▲ 江上越 Egami Etsu - 语言起源考 ▲ 江上越 Egami Etsu - 语言起源考 ▲ 江上越 Egami Etsu - 语言起源考Q: 我看到除了艺术创作,你也在进行一些策展和写作项目,你是如何定义自己的创作身份的?A: 写文章是因为我希望更多的日本人可以了解中国艺术。他们可能只知道齐白石,然后就突然到了艾未未、蔡国强,中间是怎么过来的呢?这里会产生好多“误听”。日本和中国地理、文化都那么近,但还是会有很多误解。误解的原因就在于我们不了解对方。因此我希望能把更多的信息发给日本。 ▲ 江上越对话今村有策,2015相关的文章已经写了四年,明年会在日本出一本关于中国艺术的书。我找人做访谈写文章,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人的交流、跨国家的交流,所经历的苦恼、障碍、喜悦;所获得的全部经验最终都成为了我的作品。所以我觉得自己最终还是一个艺术家。 ▲ Stuart Smith参加“误听游戏”时写下的笔记Q: 日本人的身份为你在中国的生活带了什么便利或者困扰吗?A: 困扰就是笑点找不到。哈哈~ 我发现笑点不是语言的问题。有时我知道其他人说得是什么意思,但不知道哪里可笑。很可能是因为我们想象或者联想的东西不太一样吧。人是希望交流的嘛,笑的话肯定不会是一个人笑,而是一种共享的笑,我和你有了共鸣,才会一起笑。但只有我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笑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孤独感。 ▲ 江上越2016年8月在东京举办个展《天声人语?》Q: 其他让你感到孤独的时刻是?A: 恩,艺术家永远是孤独的。人,出生的时候是一个人;死的时候也是一个人。Q: 理想的艺术家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A: 希望…哈哈…能活下去吧。做艺术很不容易,希望能把自己目前的作品做好,然后一点一点做下去。 ▲ 《天声人语?》江上越VACUUM SPACE项目个展 ▲ 德萨项目空间江上越个展 《这不是误听游戏》 现场如果你想更多了解江上越的创作,可以去北京798瀚艺术空间看她的个展“误听x真相”,展览将持续至11月6日。 ▲ 天津电视台纪录片拍摄现场从完成特定阶段的学习到成为一名更加成熟的艺术家,到底需要经历哪些过程?曾在中国顶尖艺术院校学习的年轻人们当下有着怎样的境遇?在这段时间里,YT云图将陆续带来5位央美毕业生的故事,带你走进他们的“毕业后生活”。YT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采访整理吴小霜,图片由艺术家授权